close

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作者/許禕 (本文原載於《南方人物周刊》 原標題《你好,我的一小時導師》) 2015年3月初,28歲的王際洲來到北京。退出了經營5年多的電子商務公司後,他想給人生謀劃一份更廣闊的未來。只是他看不清未來的樣子。雖然也約朋友聊天,但多是情感交流,而有用的意見少——到底應該繼續創業還是去大公司按部就班。 3月13號,「在行」上線,果殼網資深用戶王際洲幾乎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它。他毫不猶豫下了兩單——職業生涯規劃師徐建春和果殼網COO姚笛。「我沒有職場經驗,也缺乏網際網路產品的概念,急需有人幫我勾畫這兩個領域的輪廓。」王際洲覺得自己需求明確,定位精準馮寅傑。 在行(háng)是果殼網旗下一個主打經驗交談的O2O平臺。當你遇到某個領域的問題,可以在這找到合適的行家,交付一些費用,獲得一對一當面交談的機會,讓行家為你答疑解惑,出謀劃策。 「行家」徐建春主持的話題是「我的職業生涯我做主」,標價100元1次,時長一小時左右。事實上,在位於立方庭的工作室里,徐建春和王際洲聊了3個多小時,王際洲覺得這個第一次挺值。對於「去網際網路公司面試到底該穿得休閒還是正式」這個小問題,徐建春給的建議是「穿得精神就行」。還有談薪資的技巧:「不要給一個數,要給一個區間,上下浮動50%左右,給彼此留點空間。」 作為親身示範自家產品的果殼網COO,姚笛人氣頗高,檔期也滿,以至於他和王際洲的約見往後延了一天。他的「職場發展指南中級」當時標價600元/ 次,後來這個價格整整翻了一倍。在王際洲印象中,姚笛很像一個既專業又循循善誘的長輩。姚笛幫王搞清了產品和運營的區別,而且他提前研究過王際洲的簡歷,對於王際洲「游遍4大洲17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經歷專門表達了讚賞。 為了約見行家,王際洲為自己整理了一份四五頁的履歷。除了遊歷廣泛,他的前半生屢有接觸表現:小學時拿過水彩畫全國金牌,中學時拿過機器人競賽全國二等獎,在大連理工大學讀土木工程時,他自己作詞、作曲、編曲的中英雙語作品還被挑選為全國「挑戰杯」主題曲。2009年畢業趕上電商那波熱潮,他和別人合夥創業,招聘過一百多個人。 王際洲記得姚笛對他說,「之前的經歷都不會浪費的,能量馮寅傑會在某一點集中爆發。」他相信這不是一碗暖心雞湯,而有現身說法的誠懇在裡頭——姚笛15年換了十多份工作,除了技術崗位之外,從銷售、人力到培訓、運營,無一不過手操練。 姚笛也對王際洲印象深刻,儘管他見過的人前前後後已經接近60個。在他看來,王際洲代表了「在行」上的一類用戶:學習能力強、愛好豐富,卻也因此心性跳脫、難以專注,所以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好在他們有積極求索的開放心態,並敢於嘗鮮。「不論他當下多麼迷茫,解決問題的基礎已經存在了。」 某種意義上,這種迷茫和開放是「在行」用戶共有的兩個面向,也是「在行」得以運轉的核心。 ... 清華臥談會的意外發現 「在行」的創造者是果殼網CEO姬十三。他還是那個想敲開科技外殼的青年,敏捷、溫和,笑語晏晏。在朝陽朗園的辦公樓里,慕課學院和「在行」一起搬進門口寫著「果殼教育」的新樓層。姬十三的辦公桌就在這層開放空間的中間,比其他人多半截桌子和一個沙發。 「這兩個產品就像兩個半圓,公共教育通過慕課學院,個性化教育通過『在行』。如果完成得足夠好,其實真的不需要上大學。」姬十三很自信,偶爾語出驚人。 「慕課」是MOOC(大型在線開放式課程)的中文名。從果殼網孵化出來的慕課學院如今已是中文網際網路最大的MOOC課程點評討論社區,在這裡能找到世界上馮寅傑一百多個海內外大學的三千多門課程。美國最大的MOOC平臺Coursera也被嫁接在這個產品中。 兩年前,為籌備慕課學院,姬十三去清華學生宿舍住了幾天,和化工系男生臥談、上課。少年們很踴躍,拉著他問東問西——搞學術還是找工作?去外企還是考公務員?實習該花多少力氣? 這次田野經歷讓姬十三備感意外。「本來想研究怎麼學,卻發現更重要、更底層的問題是為什麼而學。這個沒解決,就只能平均用力。」可這個問題如何解決,他也沒想好。直到去年,隨著Uber、Airbnb這些矽谷明星公司的崛起,共享經濟的概念變得炙手可熱,並加速在中國落地。風口似乎到了。 姬十三起初提出「在行」模式時,在果殼網內部引發了巨大爭議。「人情求助式交談」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場景,但這個場景能否變成商業模式,人們會不會為此付費,是個大大的問號。 2014年9月立項後,姬十三花了3個月做實驗。他通過微信發文章,邀請大家來約見各路達人,條件是通過支付寶先付費,價格在幾百元左右。這個「簡單、粗暴、直接」的流程打動了很多人,果殼的核心成員都被約見了一次。實驗成功了。 「一對一諮詢」是「在行」早期的宣傳詞,後來這個說法被變更為「經驗交談」。「諮詢」這兩個字,姬十三認為太不性感。在他心中,「在行」的準確定位應該是「保證答疑解惑,盡力出謀劃策,但不一定解決問題」。 國內類似的一對一分享平臺幾乎都從2014年開始發力——「8點後」主打職業遠程培訓,緊守線上。「會會」同樣瞄準職場,但更強調社交屬性。 2015年6月,「在行」上線3個月後,姬十三馮寅傑發文闡述這個產品的初心、探索和願景——「只有到共享經濟盛行的今天,奇蹟才能發生:利用社會化眾包完成對普通人的迷津指點……這是『認知盈餘』理論的又一次印證。」 「認知盈餘」是美國學者克萊•舍基在同名書籍中提出的新概念:受過教育,並擁有自由支配時間的人,他們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同時有強烈的分享慾望,這些人的時間匯聚在一起,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這本書的臺灣譯本有個更加活潑直白的名字,叫作「下班時間扭轉未來」。馬化騰為之作序,在這位中國最著名的產品經理看來,「認知盈餘」是新時代網民賦予網際網路從業者最大的紅利之一。 在美國,Facebook、Twitter,以及維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認知盈餘」的範例。而在中國,強媒體屬性的微博、以興趣集結用戶且精英氣質濃郁的豆瓣、果殼、知乎,也都是「認知盈餘」的產物。 「在行」試圖將這個充滿洞見的理論推向極致。當「什麼是記者」這樣的公共問題可以自行求解時,「我生物系畢業,想當一個記者」這樣個性化、需要大量信息互換的問題,就只好求助於經驗海洋中某些盈餘的認知。回想起清華一游,姬十三覺得,如果當時有化工系的前輩來指點那些歧路彷徨的年輕人,效果會更好。 「在行」目前的行家數目超過1500人,話題分為8類,總量超過2000個。最熱門話題前三名是職場職業、網際網路,以及創業投資。和興趣、技能比起來,職業類話題更符合剛需,更切中痛點,這也是和「在行」類似的經驗分享平臺「8點後」以及「會會」專注於馮寅傑職場的原因。網際網路和創業話題則是順勢而為,也是「在行」希望在早期主攻的細分人群。 體驗完頭兩單後,王際洲又陸續約見了新浪微博前招聘經理吳威、京東前高管徐雁翱等8位行家。鑒於他曾經的創業經歷,多數行家都認為他更適合去小公司當個多面手,而不是去大公司當顆螺絲釘。 回顧這10次約見,王際洲寫下一篇四千多字圖文並茂的體驗報告。文章在虎嗅網首發,隨後被網易、騰訊、搜狐等幾大門戶轉載。之後他又註冊了一個知乎帳號,把這篇長文放在問題「如何評價果殼網新項目『在行』?」下面,獲得了280個「贊同」。這個數字甚至超過姬十三的回答,排在第一位。 ... 姬十三 為什麼我要當行家 姬十三自己也做行家。他開了兩個話題:「創業項目早期實戰分析」和「創業雛形期,如何少走彎路」。 來自呼和浩特的法律創業者徐展專程來北京見他。在呼市,徐展既要應酬喝酒拉項目,還得管人帶團隊,心力交瘁到幾乎崩潰。如果在網上交流,姬十三大馮寅傑概會給出各式建議,鼓勵他鍛鍊自己。但一見面就發現,那樣太草率了。「他非常內向,不適合社交。」 於是姬十三建議徐展找找身邊適合做BD(商務拓展)的人,給股權合夥來做這件事,徐展更應該潛心做項目,提高專業能力。徐展聽進去了,高高興興送了姬十三一套從內蒙帶來的郵票。 「我覺得挺爽,很有成就感。」姬十三陶醉其中。他還特別享受很多用戶掏心掏肺寫下的長篇好評,其間歷數他的睿智、嚴謹和好脾氣。對於「好為人師」的人來說,當行家是種美妙的體驗。 拖延癥諮詢師高地清風就對行家的獨立網頁頁面很滿意。它不僅更優美、更好用,還意味著值得信任,不會跑票。 正和島內容總監陳為開了兩個話題,其中一個是「人人都有出書夢,如何實現」。一次,他和一個想出書的人見面,那人看上30歲出頭,老老實實,對出版一無所知。陳為起初有點怠慢,臨走閒聊時才發現,對方是個操盤高手,「建了400萬的倉,現在已經1000萬了」,這讓炒股小白陳為暗自折服。 姚笛在行家中比較年長,信奉中國傳統里「張良提鞋」式的師道因緣。他不僅記得王際洲,還記得很多人的名字和故事。對於有成熟三觀還能虛心聽取他人建議的成年人,他給予很高評價,也願意結識。 姚笛最新上線的話題「創業團隊管理指南」標價3000元,兩個半小時,創下平臺的最高紀錄。「在成本定價和價值定價中,我選擇後者。」姚笛說,「這就需要創造出相應的價值,對我要求其實更高。」 「在行」上每個話題的定價由行家決定,網站顧問會根馮寅傑據經驗給出參考。新行家入駐,前三單會被建議定低一些,流程走順之後再提價。姬十三也提過價,現在他的標價是1500元兩小時,「不漲的話太多人約了。」 「『在行』其實形成一種非常輕度的師生關係。建立這個禮儀之後,雙方的關係也沒有那麼功利。」姬十三說,「幾百塊錢對我不算什麼,用戶也知道,但付費又是必要的,它本質上是個交易,是把高質量的交談作為產品來賣,只是我們用社交手段讓它更潤滑,更有光澤。」 陳為坦言,上漲後的定價依然低於自己的預期。和很多行家馮寅傑一樣,他在線下授課、演講的回報遠高於一次約見。但他看好共享經濟的未來,樂於參與其中。「就像當年的電子商務一樣,它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是細微但深刻的那種改變。」陳為說。這就如同一種「產品價值觀」,如果人們相信自由開放民主協作,那就用產品去實現它。 ... 從0到1 廣州是繼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之後,第五個接入「在行」的城市。後臺數據中,不同城市呈現了參差的個性。上海人契約精神最強,下了單一定會執行。而北京人受天氣影響最深,遇上暴雨天,下單量就會減少,哪怕約見是在一周之後。 姬十三希望,未來「在行」能下沉至二三線城市。信息越封閉,對經驗分享的需求就越旺盛。這個判斷來自島嶼青年姬十三年輕時的生存困惑:「串門要坐船,教育要靠自我教育,如果那時能有前輩指導,勢必少走很多彎路。」 然而,小鎮青年為專業買單的意識有多強,教育之後能不能快速形成這個意識,姬十三並不確定。只能接著做實驗。他選中了離他故鄉舟山不遠的城市——寧波。寧波是典型的二線城市,商業發達,但網際網路程度低,如果在那裡行得通,將會是「在行」模式關鍵性的勝利。這意味著可以複製、擴張,以及爆髮式增長。 「在行」目前尚未盈利,也不從行家收費中抽取傭金,但姬十三並不為盈利模式擔憂。和果殼、豆瓣、知乎這類興趣社區不同,「在行」通過交易直接產生現金流,天然地離錢更近。下一步「在行」將從果殼中獨立出來發展,投資方也正在接觸。 「資本在催熟很多行業,」姬十三說,「過去要養成一個行為模式需要很長時間,但今天,補貼會推著你走,『在行』也會是這樣的路徑。」就在我到訪果殼的當天,滴滴快的獲得20億美元融資,刷新全球非上市公司融資紀錄,也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領域迄今最大規模的融資。 即便同在共享經濟的範疇,故事也並非鐵板一塊。無論打車還是短租房,原本都是千億級別的大市場,網際網路的滲入只是打破了供應端的壟斷,激活了閒置的社會資源。「在行」要做的事並不完全在此邏輯下展開,其需求究竟有多麼龐大和堅固,仍然有待驗證。和從馮寅傑大市場中切割份額不同,「在行」需要培育一個全新的市場,完成一次從0到1的創造,這自然風險重重。 推特聯合創始人比茲•斯通對他們的革命性產品有過另一番革命性的見解。的確,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把整個世界聯結在一起,人們在社交網站上對「加為好友」、「關注」、「贊」這樣的舉動司空見慣,並由此積累了規模空前的虛擬網絡人脈。「但是,」他最後問道,「如果沒有遠大的願景,這種聯結又有什麼用呢?」 「在行」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這個問題。在「有趣然而無用」大行其道的當下,它所促成的每一次經驗交談都明確地指向「有用」。無論你的問題是「資金不足時如何創業」,還是「姐弟戀中如何扮演好姐姐」。 在姬十三看來,這是兩代網際網路生態的差異。早期網際網路的使命是連結人和信息、人和人,而網際網路+下所有方興未艾的O2O項目,都是為解決一個特定的需求而生。現在,你不僅可以滴一輛別人的車,挑一間別人的客房,還能就某一個問題分享別人的知識、經驗和見解。世界聽上去真的變好了。 王際洲最終還是選擇了創業,而沒有進入職場。5月,他成為一家創業公司的運營合伙人。這個7人小團隊正在開發一款健身APP,辦公室就租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正中那座乳白色的「創業會客廳」里。很多人路過時會在那裡站住,好奇地瞄上幾眼。 最近,他又抽空約見了3位行家,其中就有高地清風和兩位健身教練。這一次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手頭的產品。他想聽聽專業人士對健身人群的觀察,以及克服拖延和懶惰有怎樣的機制。他還把「在行」模式用到產品調研里,一一請朋友吃飯,換每人一小時面談。馮寅傑他變得很忙,需要把日程按小時劃分。 同樣變忙的還有「在行「團隊里的年輕人們。為了熟悉從審單到退款的整個流程,他們每個人都在本職之外,輪值過客服崗位。90後小萬記得,在他審過的單子裡,有兩周之內連約十幾個人的海歸求職學生,有一邊請教如何融資、一邊尋求情感幫助的創業者,還有28歲、微胖、一直不知道怎麼穿才得體的白領女孩。小萬覺得,這個小小的崗位上好像藏著很多人生的秘密,讓他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文中徐展為化名。) ⊙ 以上內容版權歸微信公眾平臺「iNews新知科技 By 馮先生失眠中」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

 

 

內容簡介

以成長型企業星巴克股票為例
細數股價起伏震盪因素
示範成長股投資祕訣

企業的成長趨勢與獲利增長如何掌握 公司派、大股東與證券業者的關係如何釐清
企業股票回購與股票分割對股票有何影響 企業主管如何提振員工士氣與投資人信心

  股票市場讓許多投資人無所適從。為什麼利多消息會讓股票暴跌?而利空消息反而讓市場觸底反彈?本書以美國最熱門的成長股星巴克SBUX為例,翔實記錄一年期間的經營管理、行銷規畫、產品開發、展店作業、促銷手段,以及股票市場中眾多參與者的眾生相,包括大戶與散戶、各類基金業者、證券營業員、分析師、承銷商,還有財經專業媒體等,對於公司基本面與股價表現的各式解讀、反應與操作手法。而這些因素又如何回頭發揮影響力,進一步推動股價的漲跌?

.大型退休基金與共同基金經理人,如何決定買進或賣出成長類股?
.分析師和投資法人如何進行評估,分析企業營運數字,探究公司營運管理、客群分布以及全球市場的機會?
.成長企業如何管理投資大眾的期望,維繫投資人對公司營運及其股票的熱情?
.一檔股票如何交易,對投資人的買進或賣出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財力雄厚的避險基金如何聚沙成塔,利用股價的細微變化攫取厚利?
.股價回檔時,大型投資人和小散戶如何面對困境?

  股票交易最奇妙的是,同一時間、同一支股票,有一位買進必有另一位賣出,而兩人卻都對自己的決定充滿信心。本書完整揭示股票市場的運作方式,讓投人資瞭解期望的念力、企業股票回購的威力,以及企業財報數毫釐之差帶來天壤之別的影響力。藉由剖析成長類股星巴克,解開股票交易之謎,從而將掌握成功投資的金鑰。

【星巴克小檔案】

上市15年,漲幅65倍
五次股票分割,從1股變為32股
由西雅圖的20坪實驗店面出發
到廣跨全球37國11000家連鎖咖啡店

作者簡介

凱倫.布魯曼索(Karen Blumenthal)

  從事商業記者與編輯近25年,其中20年在《華爾街日報》。她的前一本書《讓我加入:憲法第九條的故事》,榮獲珍亞當斯兒童書籍獎。另一本書《十月的六天》,為年輕人撰寫1929年的股市崩盤,獲得美國圖書協會塞伯特榮譽獎。

譯者簡介

吳國卿

  台北市人,1956年生。政大新聞系畢,為資深新聞從業員,從事翻譯工作十數年。譯作包括:《債券天王葛洛斯》《有錢的祕密》《常識投資法》《共鳴領導學》《點子學:優化創意心智8訣竅,捕捉點子5步驟》、《獵熊:狩獵夢想與現實的8個方法》等(以上均由財訊出版)。

前言

  我擔任財經記者近25年,但至今仍覺得股票市場神祕難解。前一天的利多消息似乎造成股價大跌;第二天的利空消息卻又讓股價大幅攀升。每一天都能看到,許多股票的走勢似乎完全不合邏輯。(別以為我會因為承認這些而感到難堪。我結婚也幾乎這麼久,到現在還很難了解我丈夫做的某些事。)

  當然這種遺憾無法阻止我們想解釋神祕現象,或嘗試找出線索以便讓混亂恢復一點秩序。就投資股票而言,更有更令人困惑不解的事。我們大可把所有積蓄投入一檔單純的股票指數基金,省掉許多麻煩,或者投資一檔精挑細選、排名第一、信譽最好的共同基金,好像把錢存在保險箱一樣。但是許多人反而甘冒風險,利用閒暇時間單槍匹馬闖進這個像奧茲王國(Oz)、卻叫華爾街的地方,想看我們能不能打敗機率,創造比市場大盤更高的報酬率。

  我們肯定不會在高爾夫球場上挑戰老虎伍茲(Tiger Woods),或在網球比賽中與威廉絲姊妹(Williams Sisters)較勁,但面對華爾街擁有重裝備、反應迅速而經驗老到的專業人士時,我們卻自認在市場上放手一搏有可能超越他們。不管他們再專業,每年績效能超越大盤的總是寥寥可數。我愈來愈相信,我們想自己下場投資的渴望,背後的主要驅力不是貪婪和狂妄,而是需要掌控自己的前途。你買的股票背後牽掛著如此眾多的期待:只要挑到幾檔真正的好股,就能賺到一棟新房子的頭期款,或者孩子的大學教育基金。不過,要是買進幾檔爛股,你就可能看到全部退休金付諸東流。

  我們可以找到許多教人自己投資股票的技術,從古典的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和費雪(Philip Fisher),到較晚近的投資大師,都透過報章雜誌和有線電視頻道向我們吶喊。許多這類投資技術要求嚴格遵守某些哲學,讓我不禁想到試過的各種減重飲食法——剛開始它們都既新鮮又有趣,但要堅持不懈卻非易事。時間一久,我們的紀律便逐漸渙散,開始憑著靈感行事,例如因為看到女兒到某家連鎖商店購物,而買進那家公司股票,或聽信朋友或親戚報的明牌。

  1990年代末期的科技股榮景,和2000年初的泡沫破滅,已經改變了許多股票投資原則,但我們還是莽莽撞撞,經常憑直覺行事。上市公司披露消息的限制日趨嚴格,華爾街的規範也愈來愈完備;另一方面,威力強大的電腦程式,每天默默買賣龐大數量的股票,搜尋細微的股票變化模式,冀望累積無數筆微薄的利差成為龐大的獲利。大證券商更積極從自營帳戶進出市場,源源不斷的資金則湧進避險基金和境外投資公司,利用各種極端的交易策略,在股海追逐暴利,並且激起股市的驚濤駭浪。這些因素都為散戶投資人製造出愈來愈可怕的競爭。

  也許散戶投資人不需要聽更多專家的建議和打探更多明牌,他們需要的是一種不同的策略——努力揭開這個股票王國的神祕面紗。如果我們更了解該知道哪些事,和該問哪些問題——如果我們了解期待的重要性、盈餘的衝擊、買回股票(sotck buyback)的影響——我們就更能作明智的決定。這激發我另一個想法:要是我們追蹤一檔知名的股票一年,就像死心塌地的球迷追隨一支足球隊呢?透過這檔股票持股人的眼睛看它,欣賞它、宣揚它、交易它,或嘗試靠它維持生計,也許我們就能揭露一些市場的祕密。而如果我們從中發現可以遵循的法則,發現一些投資哲學也可應用在其他投資上,是不是就能變成更好的投資人?

我覺得這是值得投入的使命。接下來的問題是:那一檔股票?

  由於報導過許多產業,我立即開始從零售商和餐廳尋找,因為我發現這些事業比起軟體製造商或製藥公司有趣,而且容易了解得多。不過我剛開始研究的幾檔股票圖,卻無聊得令我好生失望。然後我想起我的達拉斯辦公大樓地下街那家小星巴克店,於是順手把股票代號打進電腦。螢幕出現的線圖令我大為震驚。這是一位創業家的偉大作品,一個不斷穩健成長的美國夢。

  這段漫長的歷程確實令人讚嘆。從1992年上市後,這檔股票逐年攀升,其間只有短暫的頓挫。四次股票分割更助長它的漲勢,最後一次是在2001年。即使現在已處於應該逐漸成熟而減緩的年齡,它的漲勢仍然健步如飛。投資人的期待顯然也歷久不衰:在2004年底,星巴克股的市值大約250億美元,是年營收的四倍多、盈餘的約六十倍。但它還能保持這種速度嗎?

  除了在股市驚人的表現外,星巴克也是一則充滿溫馨與美國式成功典範的故事。和投資股市一樣,星巴克已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短短二十年前,咖啡在眾人眼中的價格只比自來水高些,在機場候機室、修車店、夜校課堂,處處都能買到,雖然大多很難喝——稀薄、無味、幾乎透明——但低價也很低。然後星巴克席捲美國,突然從西岸到東岸各地的人開始排隊搶著買一杯4美元的咖啡——加了牛奶、由穿著綠色圍裙的女咖啡師(barista)端上。

  到2005年,全世界每週光顧星巴克的客戶約3,500萬人,其中許多人還不只一次。在星巴克深焙口味咖啡的誘惑下,新世代的高品味咖啡愛好者紛紛揚棄冷凍乾燥的罐裝貨,轉而擁抱烘焙咖啡豆,最好還是現磨現泡,立即享用的。更年輕的族群也愛上爪哇咖啡調和牛奶、覆著泡沫,添加甜味或打成像奶昔似的飲料。在改變我們喝的習慣之際,星巴克也改變我們與朋友相聚的方式,甚至我們的語言。你可以試試看,到星巴克點「中」杯咖啡時,你得說「大」(grande)杯才行。

  讓我作出決定的是星巴克在那斯達克(Nasdaq)股市的代號:SBUX。也許追蹤這檔股票可以讓我們像股市名言說的——跟著錢跑(follow the bucks)。而這就是我們要持續做一年的事。

  從1月開始,在星巴克經歷豐收的一年後,我們將會見星巴克股票的買家和賣家,了解他們對公司和股價的期待,以及哪些線索可能指出股價走勢的方向。

  在2月,我們將參加年度股東大會,開始了解公司如何以各種方法塑造投資人的希望與期待。這是公司直接並公開與股東談話的時候。

  3月,我們將以迂迴的方法了解股票本身,方法是追溯公司歷史及對公司、創辦人和長期持股人的影響。

  然後進入4月,我們將了解股價移動的細節,探究其原因,發掘星巴克成長的來源,並思考它們是否可長可久。

  在5月,我們要研究股票買回的重要性,因為股票買回有時候作秀多於實效,因而變成一場豪賭。但如果股票買回的理由正確,且公司體質健全,我們將看出它如何提振長期股價。

  我們要把6月花在探究投資人的各種策略,以及專業者如何評估股票。有人只專注在財報數字,例如公司的銷售增加、盈餘成長和現金流量,有人則研究管理、顧客人口分布或全球市場的機會。但幾乎所有投資人都有特定的目標,並堅守一套作法。

7月,我們將觀察股票如何交易,以及對買進和賣出的影響。

  到8月,我們再度把星巴克放在顯微鏡下,看它的品牌和信譽如何創造一條經濟護城河,區隔自己與同業,並提振其股價。

  在9月,我們將研究,為什麼星巴克的股票分割影響可能超乎外界想像。而10月,我們將看每月的銷售報告如何刺激市場的短期神經,以及提供重要線索給長期投資人。

  11月,我們要花時間與一位分析師一起探討,資訊如何在這家公司與投資人間流動,以及專業者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在12月,我們將最後一次仔細探究盈餘和盈餘期望對股價的影響,以及投資人額外的研究如何幫助他們作出較佳的選股。

  最後又是一年之始的1月,我們將看一群專業者和一群業餘投資人如何評估他們的星巴克持股,以回答最令人苦惱的問題:我什麼時候該賣?

  走完一趟後,我們已經目睹股票王國的千奇百怪和反覆無常,窺見它的若干內部運作,真切地看到一個公司營運績效與投資人期待不斷交互影響、創造出投資機會的神奇世界。我們將看到哪些因素在推動股價漲跌,而不同的人如何押完全相反的賭注,而且都能從中獲利。我們也將發現,多花一點心思在投資組合,並且作長期投資,將有助於散戶投資人增加勝算。現在讓我們回到2005年初,開始解第一個謎。經過一個超棒的耶誕購物季後,星巴克的股價開始下跌。為什麼?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40211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Gm65yAd.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389413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龍潭手臂瘦身中醫診所平鎮局部消脂中醫門診大溪消小腹啤酒肚的中醫減肥門診竹北減肥中醫調理
大雅不搭配西藥的中醫門診 蘆竹更年期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大雅專業減重減肥中醫門診推薦台中北屯區臀部瘦身中醫診所 頭份消小腹啤酒肚的中醫減肥門診 桃園八德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針對更年期發胖瘦身有成效桃園減重中醫診所門診諮詢 公館鄉減肥中醫調理 潭子專業減重減肥中醫門診推薦蘆竹穴位埋針中醫診所 龜山不與經期衝突的中醫減肥門診 台中專業減重減肥中醫門診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gg49tg24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